Sunday, May 3, 2015

第一次


早上醒来,看见新闻说尼泊尔大地震。8.1级的大地震,说实在的,其实我无法想象、也无法感受些什么。或许是我不在当地,更或许是因为我没体验过生死一瞬间的感受。

这一次地震,我看了好一些文章,而这些文章都是空姐/摄影师/旅人等等的分享。脸书上有个叫Sonya Travel & Photography 的女生,她是个空姐,也是摄影爱好者。曾经,我就要unfollow她。还好,最后没有。因为从她那里得知她曾经是前线救援人员,参与过前线工作,因此她知道可以通过ICRC寻人。

除此以外,Sengkit 还有其他的文艺青年,都 po 了不少关于地震的报导和常识。好比如说:黄金72小时,我们应该相信前线救援人员还有团队的专业判断。如果在这时候擅自到灾区帮忙,或许会给他们增添麻烦,毕竟网络讯号弱、还有资源有限等等。所以,这段期间甚至是地震后的一两个星期其实都不鼓励有人进进出出,尤其尼泊尔只有一个国际机场。这也让我知道,技能有多重要,也是我最缺乏的。

灾难的发生,除了有很多自愿团队伸出援手之外,人们都会捐献东西,好比如衣物等等。这所谓的衣物很有可能给救援人员带来第二波的灾难,因为难民们最需要的是清洁的水,还有其他的医疗用品等等。因此,捐款是最直接、也是最有效的。一开始人们都会积极参加,一段时间后,人们开始慢慢淡忘和退出捐款这行列。我们都忘了,重建是一段漫长的路程。2010海地大地震,五年后的今天其实还在重建路上。而刚好,海地和尼泊尔都属于贫穷国家,因此重建更不容易。

地震发生的这段期间,其实我在阅读本田直之的《北欧式的自由生活提案》。其实那时候我在考虑要不要买光良的最新专辑,因为他有送我想收集的明信片。作者说比起短期的大幸福,长期的小确幸来得更感动。想要过得幸福,减少购买不必要的东西是有帮助的。因此,我没有网购光良的专辑。虽然我喜欢收集明信片,但想想如果买了只把它收在抽屉,好像豆原的明信片,其实是浪费钱。

后来,我看见 ai FM DJ 张吉安 share 了Unicef 捐款的 link。也看见前 NTV7 主播李晓蕙也透过 Unicef 捐款了。因此,我把没买专辑的钱捐给 Unicef。这是第一次,我可以用自己赚回来的钱回馈社会,帮助有需要的人。除了Unicef 之外,还有长期和Star 集团合作的 INSAF MALAYSIA 也是其中一个筹款管道。其实,很多团体组织都有参与赈灾和重建工作,因此建议人们要先阅读与了解该组织或团体把捐款给了谁、用在什么方面等等。毕竟非常时候,还是有人趁火打劫。记得看过篇文章,百度无法告诉你,但谷歌可以。

我也有想象,如果我逃过了地震,会第一时间回家还是在当地帮忙呢?我不确定,但我知道我真的缺少了技能,尽管希望自己有天可以当义工。还记得前阵子学长知道我申请了在医院工作,建议我参加某个关于如何处理trauma的workshop,但我还没有实行呢。这些所谓的文艺青年,除了有出色的工作,还有不少技能,所以才能给我们传达那么多讯息。我是衷心感谢他们,更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回馈社会。在《铁鞋频道》看见一位空姐的文章,她是那个幸运逃过地震的人,但却没有一丝兴奋。那是因为她看见当地真实的一面,她懂得这是一件很让人悲痛的事。文章的最后,她说了一句:“说到底,给自己少买一件奢侈品,就已经能够帮助别人添置一样必需品了。” 看来,我真的得好好反省了,尤其是2015年其中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可以透过World Vision/ Unicef 助养孩子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